近两年,羽毛球以一种近乎于疯狂的涨价趋势让这一曾经的大众运动在向轻奢运动发展。从半年一涨到三个月一涨。好的羽毛球贵如黄金。无论多少次的理由都是毛片成本上涨,运动人群增多。供求关系导致价格上浮。而无论多少次的结果都是一样的结局,那就是"还会涨的”。
武汉的一个近乎于边陲小镇的地区一场球费从三年前的不到20到如今的50左右,在杭州这样的城市球友也不得不为了减少羽球费用减少品牌球的使用改为尝试价格更便宜的小众品牌。
“月薪2万打不起羽毛球”正在慢慢变为现实。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渴望一个把羽毛球价格打下来的英雄。甚至许多高考生在人生重大考试过后许下的愿望,都是“把羽毛球的价格打下来”。而荣昌羽毛球在卤鹅巨大的流量加持和羽毛球顺利衔接下,接下了这万众瞩目的期待。
开售当天,号称把“羽毛球打价格打下来”的直播间瞬间累积5万人,这其中应该还有非羽毛球爱好者参与,可以说羽毛球很少有如此的流量,这也是一次破圈的宣传。当天也上了3款羽毛球,分别是鹅毛项羽S01,荣昌高翎,以及3只装娱乐球。本文将从耐打度,毛片分级,做工等方面做个简单测评总结。
项羽S01
这一款球我可以先总结结论,物无所值,水分过多。
宣称一级鹅刀翎,之前定价298在直播间给家人们190做福利的S01,包装与材料直指深圳某超,但彼时直播间却屡屡碰瓷说毛片好过亚某龙。在武汉打了六七年RSL的我对这个品牌有一定的熟悉度,也想看看它有没有和其叫板的能力。
做工用料
从外观和做工上来讲,S01乍看有些样子,全圆鹅毛,胶水工整。洁白度也是不错的。
在球头这方面用的是台纤加碎木双拼。
但如果这个企业一开始就是把这个球当做298的高端球来做,全软木或者三拼应该不是苛刻的要求吧。
耐打度
世界顶级的比赛用的都是鹅毛球,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鹅毛相对于鸭毛而言有更好的韧性,具有更优异的耐打性能。但这次试打并没有体现它耐打的明显优势。
共测试三颗球,全部以纯新球起手。
男女混双热身10分钟左右,女生伴随热身杀球。用后效果如图。
中羽3到4级水准男双对抗。仅打到6比6,因为打到一根毛飞行无法保持歇菜。并且伴随明显的炸毛。
晨练群大概中羽2到3级水平。使用一局后效果如下图。
理毛过后第二局打到7比5无法平稳飞行结束。
从耐打度上面来说,只有强度较低时能撑住一局加7分左右的小局。在大众中间层次强度稍高时耐打明显降低。无论强度高低,容易炸毛这个现象保持不变。我们可以从细节上来看到这个球为什么容易炸毛。
这些球中部分都存在毛丝开叉或者是较散不够细细密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可能,一个就是这个毛片本身就够不上所谓一级毛片的标准。第二个就是为了追求一级标准,增加毛片的洁白度,过度清洗,导致毛片的油脂含量降低。无论哪一种,都不应该出现在定价190更别说原定位298的球上。
从这款球上架开始,或许该厂就想好了标一个虚高的价格,然后通过大幅度降低价格来营造优惠。并且在五万人的直播间准备一两千筒球的三瓜俩枣饥饿营销。这一套在5到10年前可能还有点用。在现在这种年代多少让人觉得有点恶心。
并且开售当天只是荣昌羽球工厂的交付仪式,所以这个S01用的是不是荣昌鹅毛也不明。我只能说在江苏宿迁的工厂,用上项羽的名号做一款这样的球来愚弄世人,无异于把人忽悠瘸了再给他卖副拐,但现实并不是小品。以这样的质量与价格,不会实际的影响羽毛球的任何格局。我都怀疑或许那个口出狂言的主播只不过是从deepseek上查了下羽毛球企业,就随手挑一个来碰瓷亚狮龙的名字。
荣昌高翎
相比于S01,荣昌高翎135的价位,并明确冠上荣昌名号的这款球才是当晚的主打。
但问题是荣昌一直是卤鹅出名,对于大多数不了解的人可能会下意识的以为荣昌球一定是鹅毛球,但这款球却是鸭毛球,虽然宣传的是全圆鹚鸪鸭,(同级前提比较,鹚鸪鸭是鸭毛中性能最好的毛片)但不免有点挂羊头卖狗肉之嫌。
做工用料
首先从做工用料来看,并不是之前传言的“鸭拉直”毛片厚度和毛杆粗细属于中等。尽管他的商品详情并没有标注是几级毛片,但够不上一级。球头还是双拼,胶水仍然是工整的。这一点倒是值得认可。
洁白度方面也是标准。但观察过多个球,发现球毛片散丝不够细密的情况直观上看比SO1更为明显。毛片分叉等品控明显也比SO1下来一截。
耐打度
一局中羽2到3级男双对抗后状况如图。
一局中羽2到3级混双对抗后状况如图。
一局中羽3到4级男双对抗后状况如图。本局强度稍大,球坚持到12比11分左右飞行已经明显不稳,一局勉强撑到到结束。
从这个价位和耐打度来看,135是如果放到大厂卖价格还算是合理价。同时在试打球3个中有一个明显值得认可的点,就是飞行较为稳定,没有出现新球晃动的情况。炸毛情况倒是相没有SO1那么夸张。
但这款中规中矩的球,顶着135的价格,显然也不能成为那个斩羽毛球价格于马下的英雄骑士。同时这款球也只能在中羽3级或者以下应用,再稍微提级上强度恐怕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水平需求。
最后一款娱乐球就不再测评,其做工和毛片我实在找不出室内场地匹配的人群,仅仅实图供大家参考。
小结
7月来临,一场安洗莹的高价签约价格战落下帷幕,一个女运动员获得如此之高的商业价值,侧面也反映出羽毛球近几年的商业热度上升趋势。这个羽毛球企业错在了没有伸缩如意的定海神针,却揽下了与整个行业天兵天将对抗的使命。这个在直播中说技术已经进步到一只鹅能做一个羽毛球的企业,球筒上甚至都没有球速标识。
我们并没有等来那个把“羽毛球价格打下来的”英雄。反而看到了各大品牌羽毛球将要再次提价的消息。而不幸的是,涨价的消息可能远远比“价格下来的”的期望来的真实。
羽毛球进入一个温水煮青蛙的涨价僵局,未来的发展如何?是人造球能打开空间,还是毛片市场能供应平衡?一切都是未知。
出路或许人们正如球友一个无心的玩笑--“让小米来做,让雷军进场吧”!
附言:特别感谢专业羽球博主“星酱badminton”对于本文羽球毛片分级等专业知识提供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