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通知,众多生鲜瞬间成了卖不掉的累赘,供应链末端的农户与经销商在资本退潮时首当其冲。
山东一家草莓合作社的仓库里,鲜红欲滴的草莓堆成小山,负责人握着手机的手在颤抖。几个小时前,这批草莓还在运往美团优选区域仓库的路上;此刻,屏幕上的关仓通知让它们瞬间变成即将腐烂的负担。“最后只能以十分之一的价格贱卖给果汁厂。”这位负责人苦笑着,眼中尽是绝望。
2025年6月23日,美团优选在全国大面积关停服务的消息如惊雷般炸响。当用户抱怨失去“薅羊毛”渠道、团长愤怒于千元押金难退时,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们正经历一场猝不及防的灭顶之灾。
01 闪电关仓,供应链的噩梦时刻
美团优选的撤退早有伏笔,但最终落幕的速度仍超乎所有人预料。自6月23日起,福建、北京、四川等全国大部分区域暂停服务,仅保留广东、浙江极少数城市的部分业务。
“6月22日还在确认下周订单,23日凌晨直接收到终止合作函。”一位生鲜供应商翻出内部沟通记录,语气中充满无奈。决策之突然令整个供应链措手不及。
更残酷的是农产品端的连锁反应。那些依赖平台订单的农产品合作社,因突然断单导致百吨果蔬烂在地里。时间成为最无情的敌人——生鲜产品无法等待,多耽搁一天就意味着成倍的损耗。
美团要求供应商在3-5天内取回仓库存货,平台提供运费及生鲜损耗补偿。但对许多中小供应商而言,临时寻找销售渠道谈何容易?补偿不过是杯水车薪。
02 阴阳合同,被资本绑架的供应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供应商与美团优选的矛盾,早已埋藏在平台持续亏损的经营模式中。
美团优选所属的“新业务板块”2023年经营亏损达202亿元,主要因仓储、团长佣金、物流等成本高昂,且价格战导致盈利困难。为维持低价优势,平台与供应商之间演化出复杂的“阴阳合同”游戏。
一位要求匿名的供应商向记者揭示了操作内幕:她采购的水果原料果成本2元,加上各种成本5毛,但给美团的报价还是2元,平台卖1.99元。另外的5毛,美团以加工服务费和物流运输服务费的名义再签一个合同。
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模式让供应商如履薄冰。当平台决定低价打爆某个商品时,会让经销商在系统上报低价,其他商品报高价,把损失补回来。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被不断削弱。
生鲜供应商李总透露更深层困境:“70%合作伙伴已退出,美团缺乏供应链基因,拖欠货款成常态。”这种不对等的合作关系,早已为今日的危机埋下伏笔。
03 转型之痛,被抛弃的产业链底端
美团为供应商准备了申请入驻小象超市和快驴进货的“绿色通道”,但对大多数中小供应商而言,这不过是杯水车薪。
转型门槛显而易见:小象超市定位高端市场,对供应商资质、产品质量要求大幅提高;快驴进货则主要服务餐饮商家,与社区团购的消费品类存在差异。那些专为社区家庭提供平价生鲜的中小供应商,突然发现自己无处可去。
更深层的伤害是信任的崩塌。“投了十几万,干了两个月,说关就关了,一点风声没有。”一位四川团长的遭遇,也是众多供应商的心声。
当美团高调宣布全面拓展即时零售业务时,那些曾被社区团购连接、如今又被“优势区域”排除在外的广大供应商,他们的投入与损失,成了资本棋局中最容易被牺牲的棋子。
04 千亿教训,社区团购的终局反思
美团优选的收缩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整个社区团购赛道从狂热走向终局的缩影。2020年,互联网巨头们携资本跑步入场社区团购,一场史无前例的“烧钱”大战就此拉开序幕。
数据触目惊心:2019-2024年美团新业务累计亏损1118亿元,其中2021年美团优选单年亏损就达384亿,足够买下两个A股上市公司。可惜的是,烧钱换来的只是虚假繁荣。
行业集体沉沦的名单令人唏嘘:
橙心优选烧光300亿倒闭
十荟团百亿投资打水漂
兴盛优选龟缩回湖南老家
一位投资人总结到位:“社区团购本质是区域化生意,却被资本硬生生逼成全国军备竞赛。”当资本狂欢落幕,留下的是一地鸡毛和无数被拖垮的中小经营者。
广东某批发市场里,运输蔬菜的卡车仍在轰鸣,但开往美团优选仓库的通道已经封闭。一位供应商站在空荡的装卸区,手机屏幕亮着美团公告中小象超市“源头直采将覆盖200个县级农产区”的承诺。
他苦笑着问:“我们这些被优选抛弃的人,还能搭上即时零售的快车吗?”这个问题没有答案。但可以确定的是,当淘宝闪购日订单突破6000万单、京东外卖南下攻势如虹时,资本已奔向下一个战场。
仓库门前,最后一批腐烂的草莓被清运上车。它们曾是一个个农户一年的希望,如今只是财务报表上的一行减值数字。这场价值千亿的实验中,最昂贵的教训或许是:任何商业模式,若不能为产业链最底端创造真实价值,终将如空中楼阁,轰然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