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双减”背景下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有效减轻学生负担,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山东省潍坊市峡山区给出的答案是:将“五育融合”作为校本化实施的切入点,“以整体的课程培养整体的人”为逻辑原点,以核心素养培育作为整体目标,从课程体系、课程实施、质量评价三个方面进行一致性改进,进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大概念”为纽带
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是学校育人的重要载体,课程建设的完整性和趣味性对学校育人质量的提升起着关键作用。峡山区以“大概念”作为整体学习的深层纽带,直指核心素养,以“五育融合”为追求,坚持学生发展立场,遵循整合、实践的原则,构建了学校课程体系,搭建了7个自主学习的支架。
德育领域的学习支架是道德与法治。课程设置直击学生生活现场,全面融合道德规范、法律、党史国情、安全等领域,帮助学生形成辩证思维、生活哲学思维,提升处理关系的能力。
智育领域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习支架。语文把写字、阅读、作文、口语交际等课程资源以学科主题的形式进行整合,在真情境、真生活、真言语、有意义的课程中实现文以化人,学以成人;数学以“大概念”为核心进行课程整合研究,将数学史、数学故事、数学游戏等纳入到数学课程中,实现数学课程的生活化、情境化、实践化、体系化;英语融入自然拼读与绘本阅读等,创设真实情境完成任务,实现课程生活化、生活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境交际化,在此基础上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体育领域的学习支架是体育。把体育游戏、体育故事与体育技术进行整合,增设了游泳、轮滑等必修课程,运用“单元教学、小组轮转”的方式,让每一名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不同运动项目进行相对系统的学习,实现强体育魂的课程目标。
美育领域的学习支架是艺术。以“大概念”为引领,将音乐、美术、舞蹈、书法、戏剧、影视、曲艺进行融合,开拓贯通、跨域转换,形成高质量课程体系,通过实施学会、勤练、常演常展三位一体发展路径,让艺术真正触及每一个灵魂。
劳育领域的学习支架是探索。将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进行整合,构建了探索课程,通过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探究、在生活中收获,帮助每一名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品质,提升生活能力。
以“大单元”为基本单位
构建实施路径
“双减”政策中明确提出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深化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优化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峡山区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构建了以“大概念”统领的大单元整体学习范式,以大单元构建整体学习、以“大概念”引领深度课堂来提升课堂的育人水平,实现深度学习。
以大单元构建整体学习。每一个学科都要以大单元为单位,依据学生认知规律,构建“大概念”统领的大单元整体学习框架,厘清大单元整体学习关键要素,以教学评一致性为路径进行整体设计,通过单元设计思路为学生提供探究支架,从而进行整体建构,最终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
以“大概念”引领深度课堂。以学科为核心,通过分析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学生学情、教材教参的路径来确定单元“大概念”,语文“大概念”的提取更多的是通过语文要素的分析来提取,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欣赏自然之美》的边读边想象画面,调动多种感官将文字变成画面或场景,让人犹如身临其境。“大概念”的重要特征就是迁移,不仅让学生知其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以“大数据”为支撑
构建评价体系
评价是检测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应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指导和改进功能。峡山区进行了以数据驱动教与学的研究,精确地将数据与日常教学联系起来,以此提高教育质量。
构建学生素养评价模型。教学设计中对核心素养的评价指标进行具体化的设计,在教师进行课程教学设计中,依据核心素养将评价前置,即先设计学习目标,再设计评价任务,依据目标和评价任务进行活动设计,实现教学评一致性。为每一名学生设计雷达图式的评价反馈信息,雷达图的每一个领域都指向核心素养,通过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数据的统计,让学生做明白的学习者。
研发科学的评价工具。研发单元前测(诊断性评价),每个学科的单元前测结合单元的内容和学生的学情制定相应的内容。课中过程评价以教学评一致性技术为指导,实现目标、标准和活动的一致性。后测(形成性评价)工具,研发单元过关评价工具,过程中通过271BAY技术的支持,实现数据的无感采集、便捷采集、科学分析与分级推送。
研发数据采集、分析与处理的平台。构建线上线下高度融合、自主、生态、学生喜欢的智慧学习社区271BAY,充分利用平板电脑的功能,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和便捷的终端,支持数据的采集、分析与处理。
“双减”政策背景下,山东省潍坊市峡山区以“五育融合”为核心,以整体学习实现整体育人的工作思路,不仅见证了“双减”落地的实效,更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峡山区将在高质量教育的发展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
(刘佳佳 朱建馨 张锐 冯学川)
双减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