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前,气候变化加剧与生物多样性丧失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正在给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气候变化已成为限制企业长足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威胁着全球经济和全球金融稳定性。据相关报告显示,预计到2050年,气候变化的影响将使全球经济产出减少14%。
研究表明,在ESG相关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实践方面表现良好的企业其财务表现亦优于同行。目前,资本市场正倒逼着企业从只披露财务信息向同步提升非财务指标透明度的转变,ESG议题持续升温。
我们相信,各行业都有践行ESG理念的领跑型企业,他们的经验与成果对提升全行业ESG管理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为此,澎湃新闻推出“ESG领跑者”系列高端访谈专栏。通过与ESG领跑型企业深入交流与探讨,希望在推动企业与投资者之间可持续投资价值理念体系构建的同时,提高和深化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及服务的认知度;通过塑造鲜明的领跑样本,呼吁更多企业加入ESG理念深化和实践的队伍中,成为行业的领跑者。
我们深信,只有ESG领跑型企业才能在提升商业价值的同时,可以积极应对当今全球面临的诸多挑战。
近日,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勃林格殷格翰依托“质量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数字化流程再造”的“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模式,荣膺2023-2024年上海市质量金奖榜单,成为本年度唯一获奖的跨国制药企业。其位于浦东张江的中国生物药业(中国)有限公司,近期荣获中国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与德国莱茵TÜV联合颁发的碳中和认证,成为勃林格殷格翰全球首个实现“碳中和”的生物制药基地,并跻身全球领先达成此目标的生物制药CDMO企业行列。这一成就,是继2022年上海人用药品生产基地成为国内首个获得国内外权威碳中和认证的制药工厂后,公司对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承诺的又一有力证明。
勃林格殷格翰作为一家百年德国制药企业如何成为行业脱碳与高质量发展的标杆,澎湃新闻专访了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殷雪林。殷雪林表示,勃林格殷格翰的“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并非单纯的环境(ESG)追求,而是企业综合治理战略的水到渠成的结果。勃林格殷格翰中国分公司不仅率先实现了总部2030碳中和目标,还积极推动绿色转型标准的制定,展现其综合治理能力和企业发展的长远视野。他强调,勃林格殷格翰不是为了做ESG而做ESG,而是将ESG的各项要求融入日常运营和管理,通过精细化管理与技术创新,巧妙平衡经济效益与绿色效益,从而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殷雪林
顶层设计决定企业的ESG品质
澎湃新闻:2022年,《“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中提到了很多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EHS)相关的内容,规划中多次提到的诸如发展和安全统筹考量、绿色低碳、安全风险管控等理念被视为核心EHS要素。那在您看来药企的EHS(环境、健康与安全)与ESG(环境、社会与治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殷雪林:在我看来,EHS与ESG虽在关注领域上有所交集,但二者的侧重点及涵盖范围实则存在显著差异。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相较于EHS(环境、健康和安全),构成了一个更为宽泛的概念框架。
具体而言,EHS主要从企业内部管理视角出发,着重关注企业在环境保护、员工健康与安全生产方面的合规性,确保企业运营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而ESG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至企业治理的全方位考量,不仅囊括了EHS的核心内容,还深入涉及公司治理结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反腐败与商业道德、数据安全保护、环境保护责任以及社会贡献等多个维度。
ESG的起源可追溯至资本投资领域,其核心目的在于从外部投资者的角度,全面审视并评估企业的治理状况。除了关注环境、健康与安全等基本面外,ESG还深入考察企业在财务、税务、海关合规以及商业道德等方面的表现,同时评估企业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担当与形象塑造。此外,ESG还涵盖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包括财务风险控制、危机应对(如自然灾害等)、环境生态保护、地缘政治风险等多个层面。在员工权益保障方面,ESG的关注点也超越了职业安全与健康的范畴,延伸至员工全面权益的维护与提升。
在我们勃林格中国公司的实践中,我们没有设立专门的ESG部门,而是由企业高层从战略高度出发,将ESG理念融入企业的整体治理框架。因此我们并非为了迎合ESG而做ESG,而是基于企业良好治理与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一个治理优良、
求长远发展的企业,必然会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将ESG的各项要求融入日常运营治理实践。因此,对于已经按照高标准企业治理原则运作的企业而言,其实际做法往往与ESG的核心要求不谋而合。
澎湃新闻:目前制药企业没有相应的绿色转型实践标准做参考,勃林格殷格翰积极推动制药行业相关企业绿色转型实践团体标准(下称“团标”)的制定工作。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可以谈一谈勃林格殷格翰绿色转型实践标准在制药行业相关企业的应用情况吗?有哪些成功的合作案例可以分享?
殷雪林:勃林格殷格翰我们本身作为一家制药公司,并不是专业的能源公司,所以是以参与者的身份积极推动了多项与绿色低碳相关的标准制定。首先,我们上海勃林格殷格翰人用药品生产基地是全国制药行业第一家碳中和工厂,因此协助中国节能协会起草了《零碳工厂评价规范》(T/CECA-G 0171-2022)。
同时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勃林格殷格翰也是中国第一家实现零废工厂三星级标准的制药企业,我们在最大程度地减少固废对环境的影响,力求达到固体废物零排放或接近零排放。我们和浦发集团合作推出了制药行业废弃泡罩板资源化利用项目,旨在将废弃泡罩板中废铝和废塑料材料回用到材料供应链中,也即进入循环经济,实现废弃物的循回收和再生。在达到99%无固体废料这个目标后,我们也与上海市环境保护工业行业协会共同起草了《零废工厂(园区)评价规范》(T/SAEPI 012-2023)。目前,这两个规范都已经颁布实施,后续我们和浦东区政府还有关于打造“无废社区”的项目也都在进行当中。
此外,结合自身丰富的脱碳和减废经验,我们也希望通过行业影响推动其他企业加入到脱碳和减废的队伍中来。我们通过中国医药质量协会、浦东绿色低碳联盟、RDPAC、欧商会/德商会等平台进行经验分享和宣传,组织多场研讨会,其中既有同行业企业合作,也有跨行业的合作交流。例如,目前制药行业中多家企业已按照我们的团体标准建议开展多项绿色转型实践。
澎湃新闻:勃林格殷格翰总部预计在2030年实现全球运营层面的碳中和的目标,目前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是提前完成了这一目标,这对于总部在全球运营层面的碳中和的目标的实现和后续调整有何等程度的推动作用?亦或者在勃林格殷格翰的全球ESG体系中,中国的产业处于什么地位,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殷雪林: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不仅提前总部目标8年完成碳中和目标,也提前总部目标7年完成了可再生能源使用、水管理、循环经济等全方位的目标。因此可以用“标杆”这个词来总结我们对于总部在全球运营层面碳中和目标实现的贡献。我们的成功经验和管理实践对全球运营具有显著的借鉴意义,并有助于公司全球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当然,我们的成功并非偶然,这得益于中国区管理上的优势。在勃林格殷格翰全球范围内,我们中国区的管理同样被视为标杆。就像你们的访谈其实围绕ESG这个主题展开,而 ESG本身反映出来就是一个企业的综合治理能力,一个企业综合治理能力上去了,其实是一好百好。除了零碳零废和循环经济的ESG项目外,我们其实拥有一整套完善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使得我们能够提前7年完成总部设定的目标,我们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也为勃林格殷格翰其他地区的产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在公司全球制药网络,在我们达成零填埋体系三星认证后,也影响了多特蒙德工厂达成零填埋体系认证。
澎湃新闻:2024 年 8 月 2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加快构建碳排双控制度体系,旨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对于近期推出的多项节能减排政策,勃林格殷格翰中国分公司是如何响应这些政策,并调整自身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殷雪林:首先作为一个外企,在制定企业战略时,我们高度重视当地法律法规的变化,尤其是那些可能对企业在地化运营和生产产生深远影响的法规。因此,我们始终保持对法规动态的敏锐洞察,以期在法规变化之初就能做出相应的战略调整。比如说当地的法律法规它的变化趋势是什么?它的大方向又是什么?
针对您提及的这个《工作方案》,目前我们已经在和一家新能源公司在谈合作。由于目前只是一个大的方案出来了,但是它还没有具体的落地的细节,我们希望借助能源公司的专业优势去帮我们做一些解读和判断。毕竟我们作为一家制药企业,研究和生产高质量的药物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和经营目标。而专业的新能源和环保公司在构建碳排双控制度体系这方面的敏感度和对市场的解读肯定是要优于我们的。我们可以通过与新能源公司合作,请他们解读。再通过我们双方共同的经营目标,找到可以共同合作的项目,参与到实际建设中。
同时,从目前我们的实践经验来看,我们也在积极推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与新能源公司去探讨,是否能直接就满足了国家出台的政策要求(比如碳排放、碳足迹的计算和量化等)。这个逻辑是我们希望借助信息化、数字化的手段,实现对企业碳排放的精细化管理,从而满足国家对于碳排放计算和产品碳足迹追踪的要求。
国家这个政策今年8月份才刚刚出台,我们已经开始跟对口的新能源公司开始在探讨,接下来如何用数字化的方式来真正把这个东西去落地。这也是我们企业一贯的做法,我们希望请专业的人,通过专业的方式方法做专业的事。
质量文化、可持续、数字化“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模式
整合员工力量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澎湃新闻: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药企业之一,勃林格殷格翰在世界各地都建立了工厂,进行生产与脱碳实践。股东、投资者等利益方需要获得经济回报,勃林格殷格翰如何平衡经济效益与绿色效益的?
殷雪林:自1885年成立以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就深植于勃林格殷格翰的DNA当中。作为一家百年家族制药企业,勃林格殷格翰着眼长远发展,谋求世世代代的福祉。因此,公司在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了经济效益与绿色效益的平衡。
在探讨碳中和这一议题时,人们往往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即认为实现碳中和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我们的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一个观点:碳中和不仅不是花钱的,反而是赚钱的。并且我们需要明确的是,碳中和的目标是在保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实现的。这意味着,企业必须在保持销售增长、利润增加和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寻求减少碳排放的途径。因此,我们并不是盲目地追求碳减排,而是在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寻找最优的碳中和方案。
在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如何通过节能减排来降低能源费用。例如,在办公室空调的使用上,我们要求员工思考如何降低能源费。通过简单的调整,如设定空调在早上7点半自动开启,下午4点半自动关闭,就实现了显著的节能效果。这一措施不仅没有增加任何成本,反而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能源费用。
除了简单的节能措施外,我们还积极寻求技术改造和升级的机会。例如,当员工提出将所有白质灯换成LED灯时,我们首先关注的是投资回报率。在得知投资100万可以在一年内回本,且LED灯的使用寿命长达五年后,我们果断决定进行投资。同样地,在屋顶光伏的投资上,我们也是基于投资回报率的考虑。屋顶光伏当时算了一笔账,测算下来7年回本,但屋顶光伏的寿命是25年。这样,我投下去我7年收回成本,接下来不都是赚的。
在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让员工参与到节能减排的行动中来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发动员工思考如何在本职工作岗位上节约能源,我们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创意。例如,在药厂的仓库管理中,员工提出在春秋季节室外温湿度与室内相同时关闭空调的建议,以及在生产区只保证与药品接触部分的空调24小时运行等,都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能源费用。
总的来说,实现碳中和并不是一件需要花费大量资金的事情。我们2013年投资绿色项目共750万人民币,截至2023年年底,共节省费用3800万人民币。从绿色化学角度,我们推行绿色化学理念,减少4500吨废弃物,过去5年节约成本超过5000万欧元。2024年继续节约900万欧元,2025年预计可以节约1200万欧元。这些节省下来的费用都是企业的纯利润,可以用于提高员工的工资、改善企业的运营条件以及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
澎湃新闻:员工在参与企业运营和价值创造的过程中执行并推动企业的ESG战略实施。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在推动ESG文化方面,如何确保公司文化中的多元包容价值观得到有效传播和实践,勃林格殷格翰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培养员工的ESG意识和参与度?
殷雪林:在我们的企业中,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并非一个独立的部门或文化标签,而是深深融入企业综合治理体系的核心要素。我们坚信,ESG体现的是企业的全面治理能力和长远发展视野,它贯穿于企业文化的深层次和战略发展的全局中。
从文化层面来看,我们的企业文化源自全球总部,它清晰地阐述了我们的身份、存在的意义、工作的目的以及希望达成的目标。在这一文化框架下,我们特别强调对环境的承诺,倡导世世代代相传。同时总部将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融入到企业战略中,形成了包括“更多健康”、“更多潜能”和“更多绿色”在内的三大战略板块。这三大战略板块不仅与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紧密对接,也为我们在全球范围内的运营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原则。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最重要的是改变员工的思想,而不是大量的资金投入。在日常运营中,我们注重与员工的沟通培训这些ESG理念。我们向员工传达总部的文化,解释在中国落地的具体做法,并强调合规、可持续发展、质量以及创新展现价值等核心文化元素。我们鼓励员工通过创新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不是简单地通过加班延长工作时间。我们相信,只有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创新,才能持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外,我们还通过具体的实践来践行ESG理念。例如,在节能减排方面,我们积极采取节能措施,优化能源使用,降低碳排放。在员工关怀方面,我们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社会责任方面,我们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回馈社会,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将质量文化贯穿到企业生命全流程中去
澎湃新闻:据悉,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在2025年中长愿景中提出,要致力于成为制药行业中高质量、数字化、可持续发展的标杆企业。那在实现了碳中和之后,你怎么看待勃林格殷格翰未来在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挑战?现在已经有哪些新的目标和计划来促进高质量发展?
在探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核心概念:质量。质量不仅仅是产品或服务的物理属性,更是一种满足和超越客户需求的综合能力。所以当我们谈论高质量发展时,首先必须明确我们的客户群体是谁以及他们的需求是什么。
殷雪林:那勃林格殷格翰作为一家制药企业,我们的第一且最直接客户是患者,他们需要的是具有安全性、有效性和可及性的药品,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满足。然而,企业的客户群体远不止于此。政府作为重要的监管者和合作伙伴,对企业的合规性、税收贡献、就业创造以及GDP增长等方面有着明确的期望。同时企业的股东也期望企业能够健康发展,实现盈利,为股东创造价值。除了外部客户,企业内部员工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客户群体。他们期望获得职业发展机会、加薪、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能力提升等。在识别并满足这些多元化客户需求的过程中,企业还需要关注与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关系。与供应商和经销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共赢发展,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那么,如何将这些多元化的客户需求整合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战略中呢?关键在于确立一个清晰的总目标,即实现企业的持续盈利、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在这个大目标下,企业可以进一步分解出各个小目标,如数字化转型、可持续发展策略等,以服务于总目标的实现。
我们在今年获得上海市质量金奖,这也是上海市人民政府对我们高质量发展的高度认可。在实现了自身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经验后,我们还要继续发挥一些积极的标杆企业作用,能够带动上下游共同推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荣膺2023-2024上海市质量金奖榜单
澎湃新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到,到2030年,我国要实现食品药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健康产业规模显著扩大,推动健康科技创新,建立起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的健康产业体系。在此背景下,勃林格殷格翰在联手健康领域上下游供应商进行医药科技创新深度合作,共建“健康中国2030”这一目标上有哪些举措?
殷雪林:质量文化是我们企业推动健康科技创新,建立体系完善、结果优化的健康产业体系重要的工具和方法。在探讨企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时,我们不得不提及创新与追求卓越这两大核心路径。
以勃林格殷格翰为例,我们全球每年的研发经费超过50亿欧元。可能很多人认为医药行业是一个传统行业,但事实上,医药行业绝对是一个高科技行业。在医药行业,新药的研发被视为一项高科技、资本密集型的挑战,遵循着“双十标准”——即投入10亿美金,历经10年时间,才有可能成功研发出一款新药。而这一过程还需依赖高水平的研发队伍,否则资金投入可能收效甚微。勃林格殷格翰拥有超过5万名员工,其中1万多名是研发人员,这显示了其在研发上的强大实力。
在新药研发过程中,制药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药物靶点的寻找到药物最终上市,这一过程可谓万里挑一。即便药物在动物实验中表现出色,进入人体临床试验后,其成功率也极低。然而,勃林格并未因此退缩,反而在中国引入了早期临床试验,成为跨国公司中的先行者。这一举措使得勃林格的新药能够在中国与欧美国家同步上市,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比美国更早上市,从而让中国老百姓能够第一时间用上创新药。
在追求卓越方面,勃林格殷格翰在生产环节上同样不遗余力。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质量无法通过检验来确保,因为检验过程会破坏药品本身。因此,勃林格殷格翰在生产过程中强调卓越,致力于保证生产出的药品质量稳定、合格。
我们把高质量从药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扩展到整个企业的高质量管理和发展上,通过体系化建设,带动上下游供应商进行医药科技创新深度合作,共建“健康中国2030”这一目标。对于上下游供应商,我们既有药品质量相关的GMP审计,也有EHS相关的审计,同时还有可持续发展的分享,数字化创新,包括COA的推广等。连续多年荣获浦东新区先进制造业突出贡献奖。
在中国,勃林格殷格翰还积极参与国家推行的质量强国战略,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开设了中国第一个质量文化课程“质量文化导论”,并于2022年10月联合出版了第一本质量文化教材《质量文化导论》。该课程在2021年获得了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立项,并在2023年的专家验收中获得优秀。这门质量文化教育课程对质量文化的概念和意义进行了介绍,阐述了质量文化建设的两个维度-质量卓越与创新;通过对质量与合规、质量与创新、质量与客户、质量与效率、质量与工匠精神的阐述,明确追求质量卓越和创新的思维和方法、工匠精神与质量强国的国家战略的联接。本书引导学生对人生目标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自驱力,从而设立高质量的人生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肩负的责任,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世界观;通过学习与实践不断提升自身领导力,最终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对于大学生而言,这门课程不仅有助于他们提高自身的质量,还能帮助他们在未来过上高质量的生活。
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开设了中国第一个质量文化课程“质量文化导论”